当前位置:首页幕后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续)

延续上期……

他(杨德昌导演)把多元化的影像与情感,并列在了镜框与镜框之间,呈现了一种或几种并列存在的“真实”。所营造出的情感,或疏离、或讽刺、或隐喻、或反讽……

为我们呈现了”真实世界”的多义性。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杨德昌导演的镜头总有种“真实的内在”与“表象”之间的对比。

简单来说,就是媒介内所代表的表象,所传达出的情绪,与媒介外真实情感的“疏离”,

 

以下面的一个场景论述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完整场景展示)

 

在第一个画面中,阿弟的儿子刚刚降生。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而这个镜头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用于叙事(影片叙述视角)

 

第二,这个镜头也是阿弟的主观视角。(在下面一个镜头中,阿弟出现在了玻璃窗前,这个镜头也是阿弟的主观视角。)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而在第二个镜头中,阿弟与玻璃窗的影子呈现另一种比较耐人寻味的对称式构图。

首先,我们如果去掉声音与画面,在玻璃上,阿弟的脸上就会展现出一种“似哭非笑”的表情。

 

但是在电影场景中,阿弟则是一种“大喜”的状态。他的表情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扭曲成了“哭”。


“玻璃”这种代表媒介的材质,在镜头对称式构图的隐喻下,其实真正代表的是“真实”与媒介传达出“表象”的分离。

接下来的两个镜头中,杨德昌导演便诠释了这种“分离”。

在电视机的画面里,一边演绎着阿弟兴奋的用DV记录着新生命的降生……而画面的另一边,真实的阿弟则是在为孩子的生辰八字的糟糕嚎啕大哭。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这让我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则新闻,某吃播XX因为签下了直播合同,在明知已经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依然悲剧的去选择了大吃特吃。首先,这件事在道德的层面,自有社会公论,我们也不必谈论。而他的直播,嫣然已经脱离了“真实”……而成为另一种用直播作为媒介的刻意“表演”。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而杨德昌导演也在告诉观众,“媒介”所传递出的悲喜,与真实更是千差万别。

而这种“媒介”所造成的现实割裂与情绪的分离,才是杨德昌导演想要让观众引起思考的问题。

 

而这也是杨德昌导演镜头语言的复杂,精妙之处……

 

杨德昌导演表面上是在讲述简南俊一家人的生活现实,但是耐人寻味之处在于  

 

——  其实影片也是在用镜头表达,“媒介”拼凑起的另一种“现实”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比如第一个画面监视器中,婆婆与简婷婷的回家,或者第二画面里捕捉的洋洋的逃课,这些镜头的本质,

 

其实就是在呼应简洋洋的那句“我们只能看见一半的真实”,在这些媒介之外,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在《电影美学》中,有这样一段话,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艺术形式御景展现出他们不仅是一些娱乐的工具……这些“工具”不只是生活实用必须的或者调节性的东西,而且也是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不仅要“利用”它,而且要“理解它”思考它”                                   ——1997年1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院

 

而杨德昌的电影,也并非安德烈巴赞(电影理论大师)所说的“写实电影”,这部电影要探讨的,要比写实电影复杂的多,其实已经跃升到了一种哲学与社会学的层面。

这里我们做一个延伸,巴赞的新现实主义的三大理论支柱是,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的心理学起源于电影语言的进化论。

 

他有两个理论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他首先强调电影应该注重的是社会现实,是一种带有人道主义的人生观,与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可以做到再现真实世界的完整性,即影像中时空的真实,与被摄物体在客观世界“同一性”的真实。

 

巴赞”真实”概念的核心,是时空美学,而电影中最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题材或者表现的真实,而是空间的真实……

接下来我着重想说的是:

 

而最高级的电影,重要的不是表述这个功能,也就是讲好一个故事。

而是要如何利用这个功能,而满足人类追求逼真完整的复现现实的心理需求。

 

所以,表现“真实感”越强的电影,就越让我们相信“真实”,也就越能揭示生活的本质与接近真理。也越让我们为之着迷,我的一个读者甚至说,《一一》是他每年都要看一遍的片子,可想而知,电影《一一》对他的影响程度。

而我们也不难看出,到了人生中后期杨德昌,在《一一》中,用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介”影像的拼接,已经跳脱了早期“台湾新电影”执着于用电影写实的局限,而进入到现代主义中,影像所带来的多元化的思考。

而导演杨德昌也通过“真实世界”与“电影世界”的重合,在“提醒”我们对影像世界的敏感度。比如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在这些影像中,玻璃上的行人走动的画面与电影场景形成重叠。

 

这些现实中的真实影像也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只注意到电影中所表达的故事。

 

这些画面,使电影所传达出的“真实”,延续到了画面外的真实空间。仿佛这些真实的台北影像,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真实世界,才是真实的主角。

 

也让我们不禁赞叹杨德昌导演独到的艺术构思……

 

未完待续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长按下方图片
  关注勤实青年
一个深刻体悟电影创作的公众号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文章链接:https://www.moviebluebook.com/4717

更新时间:2023年09月17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所有内容仅限于参考和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