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幕后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三)【上期链接】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续)

导演杨德昌借助电影——

展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在经济繁荣的现代大都市台北下生活的现代人。

而他们在精神世界中所面对的困境……

同样也延续到了我们现在……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一一》海报

延续上期,我们讲到了洋洋……

洋洋,是一个执着于拿相机拍摄人们后脑勺的小男孩。

 

这个角色,也是杨德昌导演自己,对世界的“审视视角”的凝结,或者说他其实就是代表了杨德昌导演本人。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这个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孩子,对“真实”这件事非常在乎。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拿着照相机去拍每个人的后脑勺,或者拍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抽象画面。

 

他的老师在一次“浇水”的事件中,被自己的学生捉弄。无辜的洋洋被老师认为是始作俑者,然后也被归入到了“挑皮捣蛋的坏孩子”一列。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洋洋之所以喜欢拍摄人的后脑勺原因,就是在影片开始大家一起拍婚礼合影时,他的后脑勺一直遭到了后面的小女孩弄。

所以,这个小男孩就对世界产生了疑问,“每个人,是不是永远只能看见一半的真相”,又或者说我们永远只能看见一半的真实。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他在后面被老师误会,被其他同学的告状,

 

申辩中他对老师说道:“你只是听到,又没有看到,那你怎么知道呢?”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简洋洋也会非常不礼貌的看着邻居蒋太太。

因为这时的蒋太太刚刚遭遇家暴,并且还戴着欲盖弥彰的墨镜。简洋洋一直在直视着她的脸

 

因为简洋洋这时要用自己“看见就是真实的”理论搞清楚,这个被家暴的女人现在在想什么。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上期也讲到过,其实拿着相机到处拍摄的洋洋,代表的是杨德昌导演本身的“创作视角”。

 

洋洋的角色,可以联想到杨德昌导演的另一部作品《kongbu分子》中,一直用相机创作的小马,还有用文字写自己的“婚姻实录”的小说家。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几乎杨德昌导演的每部电影里都有一个角色,去代表杨德昌导演自己的“创作角色”,他们都有自己的“工具”或者说是“媒介”。

 

他们都会用自己手里的工具,尝试去发现真相。

 

《牯岭街少年XX事件》中的小四(张震饰演),用自己捡到的一个手电筒,《kongbu分子》中的小马与小说家,用图片与文字,而《一一》里的洋洋,则用自己手里的相机。

 

对于现实中的杨德昌导演自己,他手里的工具就是电影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不论洋洋、小四、还是小马,或者小说家,不管是使用文字或者胶片,他们都执着于向人们展示真实的,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影片在无时无刻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媒介泛滥的时代,无论是洋洋手中的胶片,还是大楼里的监视器,还是医院的B超仪,或者大楼里的镜子……

 

它们都展示的是“媒介”折射后的“真实”,它们犹如在某直播平台里主播们的十级的滤镜,所有的真实,都是折射后的“真实”。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一一》片段

一切的现实都在“媒介”中被复制,一切的现实又都在“媒介”中被再现。

 

而现在,被抖音与短视频等一些社交媒介包围下的我们,也需要依靠这些媒介来得到沟通与慰藉。

 

但是,一切媒介的发达,却带来的是现代人自己内心中的封闭与冷漠。

 

而杨德昌在电影中,也不断的表达着对电影的讨论……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首先,杨德昌导演通过洋洋的口述,说影像可以“捕捉”到人们看不到的事情。

在电影中,胖子与婷婷的讨论,也颇有深思。他们之间的对话,也让我们产生了对杨德昌导演的思考,他是否已经对台湾新现实主义电影,太过追求生活的真实感,而产生了批判。

 

胖子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这是对“影像”的肯定还是质疑?是褒奖还是批判?

 

他也把这种思考延续到了荧幕外,留给了当下每天被各种垃圾信息影(蒙)响(蔽)的我们。

 

并且,杨德昌导演在电影中也批评了那些根本不懂影像创作的人。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在这段情节中,洋洋因为是逃课,不仅被学校的四个监控拍到。还被主任抓到了训导处质问

 

“你拍的是什么?”“不赚钱你拍这么多干嘛?”“艺术赚得了钱吗?”

在这个镜头洋洋在监视器中的操场里被“活逮”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这种带有景框与线条的画面构图,也是杨德昌导演电影的一大创作特色。

 

他用线框式构图,制造了现代人物在情感上的分离,与精神世界的荒芜。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杨德昌导演也会利用,玻璃或者镜面的反射,来为观众展示一个“多元”、“杂乱”、“无序”、“荒繆”……的现代社会。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然而,用镜框式构图,把现代都市社会拍出荒繆感的导演,也并非只有杨德昌一人。

 

之后的蔡明亮导演,更加把这种艺术运用到了极致。(比如他的《天边一朵云》)

 

他把多元化的影像与情感,并列在了镜框与镜框之间,呈现了一种或几种并列存在的“真实”。

所营造出的情感,或疏离、或讽刺、或隐喻、或反讽……

 

为我们呈现了”真实世界”的多义性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比如,从开头倒挂着结婚照的这个画面,就预示了阿弟多舛的婚后生活……

 

未完待续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长按下方图片
  关注勤实青年
一个深刻体悟电影创作的公众号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文章链接:https://www.moviebluebook.com/4749

更新时间:2023年09月17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所有内容仅限于参考和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