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幕后主创访谈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第一部的同居生活,第二部的婚礼琐事,到第三部的生育母题,导演自创了一套拍摄自己和家人的“私影像”风格。那些琐碎、争吵、平淡仿佛都告诉我们,这不是纪录片,这就是生活而已。”

 

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本文来源于洛阳电影资料馆《生活而已1-3》三部曲“一個人的影像马拉松”放映,魏晓波导演交流文字实录。(文字转录:一莌,主持:瞳瞳,编辑:老古月),凹凸镜授权转载,根据需要有所删减。

 

Q:主持人和观众  A:魏晓波

我自己看的都很崩溃,她看更是崩溃

Q:你现在看这些影片是什么感觉?

A:片子做完后我就从来没有看过。通常只要片子输出来我就不看了,但是,刚才在外边等着太冷了,就进来了。我看了后边一段,觉得确实拍得挺好。我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确实也觉得拍的挺好。

人老了之后经常说自己年轻时活的多么惨,给更年轻的人说自己的悲惨经历,其实很多时候都忘了。我刚才看了一下,确实非常的惨。面条里面都没菜,还有那破沙发……所有的都不堪入目,太惨了。还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我觉得关系可能不是很好,但是这么看的话,非常尴尬。

作为纪录片的话,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并不是说每天活在这样一个生不如死的环境中,这个只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可能只是那种比较世俗的生活。在剪辑的时候,我也会有所选择,最后呈现出的素材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可能也是包括节奏,镜头组接,呈现出的这种情感,这种氛围,可能都是相对来说主观的。它并不是说客观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是这样,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Q:你太太从一开始就知道你在拍纪录片吗?

A:她不会觉得我是在拍一个作品,因为一拍了好几年,她觉得我就是在玩儿。她怎么可能会觉得我是在拍纪录片呢,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没用的人。就是D V爱好者。所以她也不会觉得我是在拍一个作品,要拿出去,让好多人看她。她不会料到的。

Q:那她现在看过吗?

A:《生活而已1》她看了一点,看不下去了,非常的崩溃。她认为完全不客观,充满了恶意,专门展示她丑陋的一面。她非常的反感。后来我就都加密了,《生活而已2、3》都没有看,也不需要看。这个确实,我自己看的都很崩溃,她看更是崩溃。

Q:您是拍摄的时候就有一个构想,还是说剪辑的时候才会把它更具体化?

A:拍《生活而已1》的时候,其实没有想把它做成一个片子,最开始就是拍着玩的。因为当时用那个索尼的190,我帮别人拍一些活,没用完的带子,我觉得浪费了可惜,就把这个带子用来随便拍一拍。但是后来觉得这些东西凑在一块好像能凑一个片子。刚好当时有个电影节,这样是不是可以做个片子来凑数?结果就把它做成一个片子。

《生活而已1》有差不多三年的素材,《生活而已2》也差不多两三年。在剪的过程中,当把这些素材凑在一块的时候,我会发现,似乎能表达出一些我对生活的看法。因为我是这个片子中心,呈现出我对所谓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可能逃不掉的这种世俗生活的这种看法。

到了《生活而已2》的话就基本是这个主题的一个延伸。再看一下婚姻这样一个所谓的世俗生活这么一个过程,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因为每一代人结婚可能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它拍下来作为一个样本。这事儿到《生活而已3》就和孩子有关了。

这个似乎是所谓的世俗生活,好像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会促使你去做这个事,然后又去探讨这样的话题。虽然着系列片子有一些什么恋爱、婚姻、生孩子等的主题在里边,但是我觉得我这系列片子也不是纯粹为了表达这个,我还表达对这个世界非常讨厌的一种看法。

 

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Q:有一个镜头,我记得印象特别深。是一个长镜头,你们两个坐在床上,然后因为那个事,你当时哭了,你当时还打着,然后那个镜头非常长。我就想问这个是真实的,还是说是您刻意,拍之前就有酝酿那种情绪在里面。

 

A:那个镜头之前之后都有,我截出中间的一段,能够和前后联系起来的一段。我前面说了,这个当时没有说一定要把它拍成一个片子。就是和玩似的,因为我不像别的导演,一定要穿上那种衣服,机器这么拿着,我不是,三脚架我都不用,都放桌子上的。所以一般不会觉得我是在拍片,正常人都不会觉得我是在拍一个纪录片,拍一个作品,都只是觉得我在这么玩,就拿着手机到处拍一样。所以那里没有去刻意的,或者我们其实都没有注意,但是我当然知道我是在拍片,我是知道我是要拍片的,所以我在镜头前肯定也有一些顾忌。

就是每个人在镜头前都能意识到镜头的存在。所以这个算不算表演呢?可能打一个引号的表演。所以纪录片我倒觉得,想追求百分之百的客观,百分之百的真实,这个很难,可能它呈现出的是一种真相,或者生活的本身的样子。拍别人的话,你的镜头对着别人,别人在镜头前其实也都会有,打个引号的“表演”成分。因为毕竟是摄像机。

Q:甚至就您和您的的女朋友在争吵那段说,女朋友管你家要5万那一段啊,那边那个节奏感控制特别好,演的特别,这让我感觉这简直是个编好的剧本,然后你们俩个在镜头前表演?

A:可能确实有点像演,因为我的母语不是普通话,她的母语也不是普通话,所以在说的时候会真的也是,有人觉得,感觉像假的一样,因为这个确实不是我们的母语,表达情感的时候,我们要把母语翻译成普通话。我都自己觉得怎么像假的一样。

Q:你想表达的东西,在第三个阶段是不是会跟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不一样?

A:肯定是有变化。《生活而已1》应该还能看出一些比较年轻幼稚的想法;《生活而已2》我就觉得我整个人非常的无奈,非常的崩溃,非常的绝望;到《生活而已3》会稍微平和一些了,年龄的问题,还有好像矛盾稍微缓和了一点,整天都是这些破事,都也疲劳了。

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我不是私影像教父,这个标签只会忽悠更多人来看

 

Q:你觉得《生活而已》系列先锋吗?

A:挺土的,我倒是觉得我这个片,它的镜头语言、拍法、剪法,都用的是最土,最常规的方法。因为我会尽量地把那些可能会贴下标签的东西拿掉。其实我以前拍过一些很长的影片。《业余》,三个小时,其实就一点破事拍了三个小时,当时放映看着看着人都走了,也太长了。所以这些片子其实我妥协了。本来长镜头可能更长一些,或者片长在四个小时左右,其实妥协了,把它妥协成这种正常的90分钟。这样看上去好像稍微舒服一点。

Q:前面听到主持人说你是私影像教父,然后你说已经退出了。具体是怎么回事?

A:是这样的,当时山西有一个拍纪录片的叫胡新宇,他也拍这种风格的,拍了一个男人。有一天我们在商量,因为别的片子都有很多人写评论,别人拍个很深刻的片子,大家都写来写去地,感觉好深刻,我们很羡慕。没人写我们,我自己捧一下自己吧。然后他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中国私影像鼻祖”。他是2002年开始拍的,他叫鼻祖。然后这个吴文光是“老教父”,我就要个“新教父”。这个全都是胡扯,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胡扯了之后,大家都叫出去了,叫出去好多人就在群里就骂我,都冷嘲热讽,所以我后来就不让大家叫了。

还有私影像这个事,其实应该是从日本传来的称谓。当时原一男拍了一个《恋歌1974》。在日本倒是有很多这些私影像,私小说,他们会有这样一个称谓,但是我觉得好像和他们那个不太一样。他们私影像私小说,私摄影,会尽量的是去发掘隐私,他把他片子的重心放在了隐私。我倒觉得我这个没什么隐私。就是常规的这种生活,和那种还不太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个好像和私影像也不太一样。

但是它《生活而已》确实很容易贴上这么一个标签,它这样很容易和其它纪录片作为一个区分,可能只会忽悠更多的人来看。因为私影像大家听着好像觉得,哇这个来看隐私,会不会有这种感觉。

Q:私影像一般会涉及很多伦理问题,创作中你有没有一些体会或是感想?

A:好多导演其实更愿意拍一些非常偏僻的地方的人,因为他们不上网也不会来参加这个活动,他永远看不到这个片子,所以不存在他来问导演,你为什么没经过我的同意,就把我拍成这个这个德行。所以一旦这个被拍摄对象上网,或者他也来看,这个就很麻烦了。比如徐童的《麦收》,那时候当事人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对自己的讨论,当事人非常的崩溃。

我这个问题不大,因为这个女主角她好像太接触这些东西,她不喜欢这些东西,她觉得这是另类人,不是一个正常人在搞这些什么纪录片。所以她也很少参加这种活动,也不会去上网查别人的一些评价。当然她其实不愿意让我拍,但是我又拍了。你说怎么着,就拍了,就拍出来了。所以,其实是用时间,就悄悄地把这些矛盾给化解掉了。当然自己家人的话化解相对来说还是容易一些,就起码她不会来告我,侵犯了什么权。

Q:看完影片发现,会不会很对冲突、戏剧的地方没有拍到?

A:对对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都是非常平和的镜头。真正吵架或者真正矛盾激化了,我肯定是不可能拍的,拍了会砸掉这个机器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非常和谐的,非常平淡的生活。所以有些问题就断了,拍着拍着就断了,确实是没有拍到,这也是记录片的一个遗憾。我也不想用其他的方式来补充,比如说字幕或者旁白,那拍不到,就算了。

Q:我个人觉得这种跟人物有关的纪录片,它非常不客观。然后你自己也讲了,特别是剪出来这个,很大的主观情绪,虽然我知道你最主要是想表达你的世界看法,但是我就觉得里面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男权,想问问你有没有意识到?

我觉得你是一个在自己的世界里面非常坚定的人,你的妻子,虽然你们是生活在一块,但我老觉得她就根本没有进入过你的生活。我就想知道到现在,有没有就是有一点改变?她和宝宝是不是开始更多的进入你内心的生活世界?

A:第一男权这个,其实从《生活而已1》出来就有很多女权主义者对我进行深刻的批评教育。这已经好多年了,我也没习惯。这个有的给我打两颗星,打一颗星,在微博上骂我,这个已经是长久以来的了。所以我还是呼吁大家关心一下男性,男性也非常不容易,你不要总觉得女性好像是个弱者,男性也非常悲惨的。

第二,要允许坏人的存在,不能因为男权这个行为不对,你就觉得你什么不对?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对的人,应该允许这种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存在。因为他这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你不能改变它,我也想学好,但是天天跟着我要钱……这个,我很难学好。

第三,因为我们想象中的生活,比如说我小时候觉得一对恋人应该天天在一块,卿卿我我,然后一辈子不吵架,一块老去。后来因为接触的这种悲惨的夫妻太多了,这个真的好难,因为两个人像个剪刀一样。可能在18岁的时候,两个人是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学历,同样的生活,但是你都在不断地成长,这个男性可能越来越吃喝嫖赌,这个女性可能变成公司的高管,一个月挣40万,你让他们两个怎么来?两个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一块还要卿卿我我?所以两个人不可能到40岁到50岁还样,哪怕到30岁,还能够那么的平等,那么的融洽。

而且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我有自己的生活,她有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孩子的话,孩子出现之后,它确实是一个纽带一样,因为必须需要承担这个责任。比如说小孩五点就要起床,那么我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可能熬夜熬到三点,然后十点起来,可能要起来洗尿布,陪孩子看动画片啊。其实会有一些妥协。

 

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生活而已》希望一直拍下去,可能一直做到死吧

 

Q:您在29还是30岁的时候说,当时那个状态是很迷茫,说人到中年,不知道要干啥。主要是没有想过会有《生活而已3》。是因为有了宝宝所以有了《生活而已3》吗?

A:素材一直有,但是没剪,现在我可以剪个4出来。其实还可以剪一些以前的好多素材,剪一个番外篇,1.5啊2.5啊3.5啊,还可以剪好多这种这种短的,主要是没时间剪,这个太麻烦了。我还要做别的。本来《生活而已3》也没有这么快做出来,当时first那边,他们说让我赶一下,赶2017年的那个影展。所以在他们的这个催促下,我把它做出来了。要是不催促的话,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太麻烦了。我有拖延症。

Q:你说现在差不多可以拍个《生活而已4》了,那你会想着以后会继续往下拍,然后继续把它剪出来吗?

A:我还是想把整个过程都拍下来,以我的这个视角把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拍下来。就是比较乐观的。都拍下来的话,可能会有一种很独特的形式,起码在中国没有。国外有一个《seven up(人生七年)》系列,就是七年拍一次。7up,14up,现在已经拍到56up,导演都死了,然后另外的人来拍63up,他们在做一个这样的东西。但是他们主要是采访,就没有真正的深入到生活中,看一下这些人的感情到底是怎么样。但是也很震撼,你会看到他们小时候是那样,差距越来越大,然后每个人,可爱的小孩变成老头。我也希望我能做,当然这个太耗精力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如果能做出来的话,可能一直做到死吧,争取争取。

Q:你理解的纪录片就是去记录这些生活吗?你怎么看待纪录片?

A:我们说纪录片定义的话,可以可以找到好几十个。不同的词典,不同的学者都有定义。对我来说它就是对世界的一个看法,一个表达。我也写文章,那也算是一种表达。对我来说,如果没有这些片子,没有这些东西要写的话,生活会非常的枯燥,非常无聊。说的稍微深一点,就像存在主义,不管他有没有目的,得找个事做。可能不孤僻的人,正常的人,这些时间都在,喝喝酒或者看看电影,玩一下,看看电视啊打打麻将就过去了。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生命太短暂了,我可不能那样过。因为我两岁的时候被开水烫了,烫腿了,差点死掉,在农村。然后高考那一年出了车祸,也差点死了。所以我非常清楚,这个命太脆弱了,太短暂了,所以就孤僻点吧,多做点东西。

Q:因为你曾经说过,你觉得纪录片是虚构的。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眼里的“虚构的纪录片”是怎么样的?

A:虚构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虚构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虚构。还有一层虚构是把一些东西经过提炼,重新组合,这个是虚构的另外一层意思。我那个虚构其实用的是第二层意思。就是把素材经过重新组合。比如说像常规的人的情绪,其实里边的时间也有一些是在前后,并不是按照真正的一个线性的时间顺序。这个狗在这个片里其实早就没有了,是以前的素材。那个狗养了六年,生病死了,就把他重新剪进来,好像是还活着一样。所以这里边都是很主观的,那这就本身就是一种虚构。

我们看的所有的片子其实都是这样,甚至那种拍动物的片子也都是虚构的。前几天还有一些人说,好多人质疑说BBC造假,BBC也很冤,一直自古以来都是这么拍。像纪录片的一个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当时这些爱斯基摩人已经不再用那种方法来捕猎这个海豹了。导演弗拉哈迪就让这个纳努克用传统的方法来抓一个海豹,那么这个东西确实是假的,因为他们从来对纳努克来说,他从来都不是这样来抓海豹。但是放在电影中,这就是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你说这个东西,你要说它不客观,好像也是客观,确实是用这种方法来抓这个海豹。所以这里边好像有一个悖论,一个东西好像没法非黑即白。它有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在里边。

Q:那你拍纪录片的时候会有导演或者说电影对你产生影响吗?

A:会。我会参考很多电影。比如说,其实都是很俗的,《卡拉是条狗》,就是一些塑造悲惨男人的,失败而悲惨的男人一个电影,《我是你爸爸》《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还有《日本昆虫记》。都是些这样的……多少参照一下。包括里边那些动物,就多少有点参考。今村昌平那种感觉。还有洪尚秀,他对生活的这种奇怪的态度。

关于魏晓波

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魏晓波,生于山东,2005年开始拍摄纪录片。代表作有《渔湾市》《生活而已》《生活而已2》《生活而已3》等,曾多次入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First青年电影展、北京独立电影展、科钦双年展和台湾国际纪录片展等国内外影展。
温馨提示:

文章标题:魏晓波:我不是私影像教父,希望《生活而已》能拍到死

文章链接:https://www.moviebluebook.com/8196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所有内容仅限于参考和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