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21
陈家坪访谈:影像保存记忆
影像保存记忆——纪录片《只有黎明在微笑》访谈 受访者:陈家坪(诗人,纪录片导演)采访者:张雨晨(写作者,就读于河北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张雨晨(以下简称张):陈老师,您好!作为一名导演专业的学生,能看到您入围2022第二届世界游牧影展作品《只有黎明在微笑》并进行一次可贵的访谈,是我莫大的荣幸,感谢陈老师接受我的提问。陈家坪(以下简称陈):谢谢!我们不必这么客气的,面对电影我跟你一样都还是学…
-
0013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对谈马可·穆勒
时间:2021年6月17日(周四)19:00-20:30 地点: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 主持:沙扬 |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青年影像传播中心主任 嘉宾: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 俄罗斯导演、编剧、制片人 马可·穆勒 | 意大利制片人、影评人、电影史学者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大师班:对谈马可·穆勒。我是主持人沙扬。 今天…
-
0020
专访马可·穆勒:他不是老外,是大家的“老马”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21-06-24 公元1275年,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抵达中国,在游历17年后,他返回故土,留下了一部《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西方人了解神秘东方古国的大门,也揭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序幕。 七百年后的1975年,一位同样名叫马可的意大利青年,来到彼时尚未开放国门的新中国求学。在这里,他爱上了中国电影。之后,如同马可·波罗首次系统性地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物产与盛景那般,他在…
-
007
新影响导演访谈系列:走上前台的作家朱文
2001年09月21日南方网-南方周末 采访朱文,是在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一个宾馆里。这时距他从威尼斯回来刚刚一周。他看起来没精打彩的,脸色灰暗,短发一根根支楞着,不像有人描述的在足球场上扎起头发满场飞跑的样子。他的解释是累着了,为这部电影。聊着聊着,他突然有些吃惊,没想到从威尼斯回来已一个星期了,仿佛这个事实自己都不敢相信。 从个体经营到集体运动 南方周末:朱文,你最近又成了新闻人物,喜欢这种感觉…
-
0013
专访导演朱文:电影在中国艺术中最落后
导演朱文 时代周报 作者:喻盈 2010年07月29日 “中国电影是非常狭隘的领域,因为电影形式的特殊,它成为中国艺术当中最落后的一种;然后它的工业特性又使它身体臃肿,转弯很难;现在又是压倒一切的商业气氛。 朱文第三部电影《小东西》的试映会,在北京办了两场。一场请的是当代艺术界的名人,栗宪庭、艾未未、张晓刚……该来捧场的都来了。另一场,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举着门票进影院的有宁瀛、陆川、贾…
-
0013
从《巫山云雨》到《巫山之春》,章明和他的江城
中国人了解巫山这个地方,大多数人是从诗歌中得知:“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作者:元稹(唐代)),这里也是章明导演的故乡,他在这里拍摄了被称为“巫山三部曲”的电影-(《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巫山之春》,前两部是剧情片,而最后一部《巫山之春》,是纪录片。 很有意思的是,章明拍摄的剧情片《新娘》里的主演,就是《巫山之春》的主要拍摄对象;《冥王星时刻》和《巫山之春》最后一个镜头是同一个地点拍的…
-
0010
一种关注 | 工地归来,张赞做回张赞波
他耗时3年多“潜伏”在工地上,近距离接触路桥公司职工、修路民工、包工头、工程监理、当地村民与基层官员,用摄像机和笔同时记录下一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预防 2010年,湖南省怀化市中伙铺村是这样一个地方:高速公路穿过,“红白蓝”三色彩条布挂起,外来民工涌入。铁锹、钢筋、小推车、卷扬机、挖土机、推土机、重型卡车堆在空地上。 还有“张赞”探头探脑。 一间屋子窗口下挂着“预防”二字,是“张赞”的栖身…
-
006
冯艳《秉爱》放映:中国背景下的土地情结
以主角张秉爱命名的纪录片《秉爱》 冯艳说,小川式的纪录片现在对她还有着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片废墟中,张家的小屋孤零零却执拗地矗立着。在和动迁干部们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讲述着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早报记者 黄小河 实习生 董牧孜 纪录片女导演冯艳,每年都要回到三峡库区。19年来,从未间断。 冯艳第一次到三峡库区是1994年,她用摄像机记录了张秉爱等4个移民的生活。…
-
0040
纪录片导演徐童:人活一口气
“这就是文学和艺术的意义和魅力所在——让一个人脱离他有限的、狭窄的生活轨道,去感知、理解甚至去活一次他人的人生” 在上海一家不起眼的书店兼咖啡馆里,一场小范围的内部放映活动正在进行中。一楼早已满席,楼梯上、阁楼层,挤挤挨挨坐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影迷。 当天放映的,是纪录片导演徐童的两部新作——《赤脚医生》和《两把铁锹》。 片尾曲结束,徐童走上台前。他戴着一顶牛仔帽,看上去放松、健谈,讲起对摄影器材的…
-
0021
导演王兵:艺术本身只为个体经验而存在
图为导演王兵在燕郊工作室接受《年代访》采访,背景是已经制作完成的新片《三姊妹》 导演王兵:艺术本身只为个体经验而存在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独家对话 核心提示:《铁西区》、《夹边沟》导演王兵近日又凭借新纪录片《三姊妹》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但他却说这种电影不可能赚钱,只是提供一种电影经验;面对华语商业电影在世界文化中的尴尬地位,他认为中国的独立电影具有强烈生命力,值得世界电影史研究和评价。…
-
007
杜海滨:镜头的权力是谁给你的?
by 卫禹兰 0 采访杜海滨的时候,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没几天。这个45岁的纪录片导演这样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夜里工作到破晓再睡,早上爬起来送4岁的老大去上学,回来补觉到中午。下午处理日常琐事,包括买菜,也包括接受采访,还包括三四点的时候去学校接孩子回家。我们电话聊天的时候,婴儿的咿咿呀呀的声音时不时从电话那头传过来。杜海滨说,它需要人抱,我抱着它跟你聊吧。 我们都希望这是一个深度而有系统的访…
-
0022
侯孝贤专访:张艺谋的笔秃了,想回也回不来了
记者手记 侯孝贤说,自己的思维方式像女人。他对此的解释是,男人的脑袋上应该只有一个地方发亮,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兴奋不已;但是女人却会有很多地方发亮,所以女人总是跳跃性的思维。采访侯孝贤的时候我彻底感受到了他思维的这种跳跃,他经常说着说着停下来问我,我们刚才要说的问题是什么?不过,听他说话就像看他的电影一样,全听下来才发现他的思路缜密,而且客观而深刻。于是在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
-
0017
“我记得所有的一切”: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记忆》
by Jordan Cronk 《记忆》(Memoria,2021年)|©️Kick the Machine Films “当他苏醒过来时,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纷繁、那么清晰,以前再遥远、再细小的事都记得那么清晰,简直难以忍受。……如今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好得不能再好了。” ——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博闻强记的富内斯》(Funes the Mem…
-
0030
贾樟柯×李沧东:解读《燃烧》中的愤怒
电影源自于生活,这句话很适用于韩国的电影表达。如李沧东导演,他非常擅长通过一些小人物的故事,来挖掘那些被生活隐藏的事实和人性中最感人的一面,让观众关注到韩国社会的变化。 李沧东是作家出身,一部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让他感到电影拍出了自己的秘密,致使他开始探索电影,从而成为了一名走向国际的韩国导演。继《绿洲》和《密阳》之后,《燃烧》是李沧东第三部代表韩国参选奥斯卡的作品。 影片根据村上…
-
0055
贾樟柯讲座实录 | 道与术:从理论到实践
2021年5月30日,贾樟柯导演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道’与‘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学术讲座。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贾樟柯导演回顾了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求学生涯,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实践,强调经过系统学习形成的美学共识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电影学系将讲座整理成文字版,现将讲座内容分享给大家,供大家阅读、学习。 贾樟柯论电影 道与术:从理论到实践 贾樟柯(电影导演、北京电…
-
0093
侯孝贤的“黑道情怀”
侯孝贤自述: “每次拍电影都要把自己房子卖了,或者向别人借钱” 我的父亲是广东梅县人,我出生40天的时候,他是广东梅县的教育科长,在广州遇见正在台中做市长的大学同学,邀请他去台湾做他的主任秘书,过了一年,父亲写信回来说这里很好,有自来水,全家就搬过去了。后来,因为北部潮湿,我们全家搬到凤山。 长大后我发现自己小时候是很喜欢往外跑的,其实是一种逃避。母亲的颈部有一条很长的疤,她住过疗养院,那应该是个…
-
0086
阿方索·卡隆对话赵婷:对电影宁静的热情
导演赵婷|©️InterviewMagazine / Photography:Pat Martin 《无依之地》(Nomadland, 2020)中的某些短暂片段让人觉得仿佛是在观赏一部纪录片——它抨击了亚马逊公司对美国产业一手遮天的掌控,又或许是真实展现了美国庞大的房车营地。 但是当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再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你才会意识到导演赵婷(C…
-
0042
片场调研|杨瑾导演访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只花奶牛》获第19届瑞士弗里堡电影节“文化奖”和“堂吉诃德”奖,第7届新德里亚洲电影展“亚洲电影网络促进奖”。 影片《二冬》入围2008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竞赛单元,并获得新潮流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提名。 图片来源:网络 许金晶(下简称许):在《一只花奶牛》《二冬》和《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
-
0078
贾樟柯 | 当我们完全掌控一切,激情便会消退
让-米歇尔•付东 &贾樟柯 当时,你还不知道最终要通过电影来讲述这些故事,但电影已经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是的,一直是这样。我小时候,汾阳有四家电影院,现在就剩一家了,但是一座大型影城,甚至有巨幕影厅和卡拉OK,与我了解的电影院大相径庭。当年的电影院在1990 年代逐渐关闭, 人们更喜欢看电视,放映的电影失去了吸引力。一座电影院改成了超市,另一座成了家居市场,第三座成了仓库……那座…
-
00106
贾樟柯对话陈丹青-《小武》十周年
贾樟柯:我先讲几句。刚才我断断续续也看了一会儿,好久没看了,想起以前的事。这个片子片头大家看到了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业”,四年级拍的,原来没有打算拍《小武》,写了个短片《夜色温柔》剧本,讲一对男女相爱多年却不曾过一夜,终于男生一夜有了一间房子,就讲这夜两人的爱情故事。 这个剧本找到投资后,正好春节,回到山西老家汾阳。回去后发现县城变化很大,老主街的很多明清建筑要拆,无法保留很多记忆。县城外的服装…
-
0098
每个孤儿都是上帝的孩子-纪录片《孤儿》剪辑师访谈
“永不能理解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安排,因为我的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每个孤儿都是上帝创造的孩子,他们不应是孤单的。”《孤儿》不仅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个预言。 作者:曼曼 这是一部异常孤独的影片。我不得不分两次才把它看完,第一回看到三分之一,我开始走神,甚至有些反胃。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一部拍摄了五年之久的纪录片,将残疾孤儿惨淡艰辛的生活,不加渲染地召回到世人眼前。 孤儿院所在的村子,位于人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