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场调研|杨瑾导演访谈

片场调研|杨瑾导演访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只花奶牛》获第19届瑞士弗里堡电影节“文化奖”和“堂吉诃德”奖,第7届新德里亚洲电影展“亚洲电影网络促进奖”。影片《二冬》入围2008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竞赛单元,并获得新潮流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提名。

片场调研|杨瑾导演访谈

图片来源:网络

许金晶(下简称许):在《一只花奶牛》《二冬》和《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这三部作品中,都能看到您个人经历的很多影子。这些作品的故事中,有多少源自您个人的亲身经历?您自身的故乡生活故事跟电影里相比,有哪些异同?

杨瑾(下简称杨):《一只花奶牛》是改编甘肃作家王新军的小说《一头花奶牛》。我加入一条线索是男主角在父亲去世后回到村子里当老师,一是因为没人供他上学,二是因为村子里还有祖母需要人照顾。两个原因让我对这篇小说有感触,一是我小学一、二年级也是在那样一个农村民办小学上的。一年级两个人,二年级两个人,三年级四个人,剩下的小孩是幼儿班,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写作业。老师要一边务农一边给学生上课。另一个原因是我上大学时父亲去世了,跟男主人公有相同的人生境遇,需要尽快成长。

《二冬》讲的是我堂妹和堂妹夫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在农村,小时候暑假总是回去玩,成年后,和我同岁的玩伴只有一个留在农村当农民,其余的都去城里打工了。我就想拍一个留守青年的故事。正好我的堂妹被婶婶送到教会学校学习,后来跟男朋友私奔,又结婚生孩子。她和丈夫一直留守在农村。所以就写了他们的故事。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则是自传电影,里面讲到的基本上都是亲身经历。

自身的故乡生活故事跟电影不好相比。生活比较漫长,电影只有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个人认为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可能是从生活里取了些素材,让电影丰满一点吧。

许:《二冬》里黑砖窑窑主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有政府就有腐败,有煤窑就有塌方,有砖厂就有黑砖厂。”这句台词源自何处?它有着怎样的指向?

杨:有政府就有腐败是普遍存在的道理,但有时候被我们国家的个别官员当做腐败的借口。有些欧洲国家,行政官员如果收2000块会被免职,中国可不是这样,收几千万几个亿照样当官。拍片子的时候,有几起黑砖窑事件。山西是煤矿比较多的省份,塌方,瓦斯爆炸的事件也不少。就写了这句台词。一个麻木的人对刚接触社会的年青人说这些都是正常的,都是合理的。真是一种讽刺。

许:《二冬》片末“山西出了很多年轻的电影导演,要发展文化事业”的桥段,跟贾樟柯在《任逍遥》里买自己电影盗版碟的场景很相似。当时设计这一段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杨:开个玩笑。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大约是2005年,拍摄是2007年。2006年的一天,大概是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在威尼斯得了金狮奖的第二天。我帮老师崔子恩去五棵松买摄影器材,两个人一路上很兴奋,都为贾樟柯和他的团队感到高兴。崔子恩很振奋地说:“第六代终于在三大影展上得了最高奖,而且影片也是很有说服力的。第六代的时代很快就来了。”我说:“是的,太好了。一部电影不光要说服观众,说服评委,说服搞电影的同行最难。这部一定能说服同行。”崔子恩又说:“你们山西人很厉害。咱俩把今年定义为‘山西电影年’吧。”我说:“那当然!你是电影学系的老师,太准确了。”──2006年新年后第一个国际大奖是韩杰的《赖小子》在鹿特丹电影节取得的“金虎奖”,2006年中票房黑马是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现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得了威尼斯影展的“金狮奖”。这些充满个人主义的独立制作都是山西导演做出的,定义为“山西电影年”很准确。我和崔子恩平时都不看电视节目,但我知道我的家人都在看什么电视剧。当时在电视里热播的电视剧有《乔家大院》《吕梁英雄传》《太行山上》。我列举了那几部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说:“定义为‘山西影视年’也可以。”2007年拍电影的时候,国家正在实施矿产国有化,也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而整治环境。所有的私营小煤矿,合法的不合法的,都关闭了。而且现实里也有不少煤老板转投文化产业,投资电影。所以就临时加了一句台词来调侃:“煤矿不让我干了,我就投投电影吧。山西出了很多年轻的电影导演,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算是个自嘲。

片场调研|杨瑾导演访谈

图片来源:网络

许:您的几部作品里,都有不少超现实的场景。为什么会进行这种超现实的表达?能否谈谈这些超现实场景各自的用意。

杨:那几年我平时也写一些随笔,都是记录自己的梦。所以就在影片里加一些主人公做梦的内容。《一只花奶牛》里我没有想太多,加了一场主人公在树林里寻找,最后自沉在溪水里的场景。《二冬》想得比较明白。因为在影片里设置了一个主题:二冬是捡来的孩子。而且二冬的养父去世早,他一直由母亲照顾。所以他遇到教他修理电器的马老师,收留他的开煤矿的表舅,他都会做梦梦到他们,在梦里,这些男人感觉是他的父亲。

关于表舅的梦:表舅扛二冬的枪在后面追,二冬在前面跑。最后表舅把枪放进自己的嘴里。──因为现实里没有交代二冬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所以想暗示,这可能是二冬父亲的一种死法。

关于马老师的梦:黄河边,一个女人在水里生孩子,生出来的是成年的二冬,马老师扛着捞鱼的大渔网进画打捞二冬。──我小时候也会问我母亲我是哪里来的,母亲就说:“你见过黄河边上捞鱼的人吗?我和你爸爸想要个孩子,就借了个渔网,在黄河里捞了个孩子,就是你。”我觉得这个说法让我印象很深,也很浪漫,就把它当作梦拍进电影里了。

关于二冬妻子生孩子的梦:几个裸体的男人从覆盖着厚厚的雪的山坡上滚下来。──我的一个女性朋友生孩子了,聊天的时候她说自己生孩子之前做很多梦,有一个梦是她知道自己怀孕之前做的:一个裸体的成年男人从山顶上滚下来,一直滚一直滚。我们拍摄影片的时候,我想把这场戏放在冬天下过雪的山坡上拍。夏天山坡上有很多草,有小棍子小刺小石头,人裸体从上面滚下来肯定会受伤。只有下了厚厚的雪,人裸体从上面滚下来才不会受伤。拍摄地是山区,下了雪特别冷。我就对团队的人说,我来滚。但副导演和录音助理也特别有激情,也要求加入裸体滚。虽然剧本里写的是一个裸体的男人从山坡上滚下来,但既然大家都想滚一下,就滚一下呗。所以影片里是三个人从山坡上裸体滚下来。

许:《二冬》里,昔日的玩伴长大后,便纷纷成为体制和社会的一部分(比如进入林业所、派出所),在不同的社会角色操控下,当时的铁哥们也只能相互敌对(林业所的当年玩伴被迫用二冬自己的枪来打二冬)。这样的剧情设计,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

杨:留守在村子里的青年不只是种田,农闲的时候也要打一些零工。比如伐木卖到煤矿做窑柱,拉点儿矿赚点儿运费。都不好做。我的堂妹夫买了自己村子里的一片山坡,山坡上的树也归他。他砍了一些卖到煤矿上当窑柱,林业所的会来罚钱,说他乱砍滥伐。社会背景就是社会很乱,想多挣点儿钱的农民很不容易。

许:《二冬》片末,二冬的孩子差点重现当年他被卖走的境遇,这是否在表达一种宿命感?

杨:这是剧作的设置,是想表达一种宿命感。但二冬强烈的反抗,阻止了孩子被卖走。

片场调研|杨瑾导演访谈

图片来源:网络

许:《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里的纯真烂漫,跟之前两部作品的低沉抑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杨:是题材决定的。两部青年题材的电影之后,我想拍一部儿童片。儿童当然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然后这三部影片就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别,是它们自己形成的。

许:这部片子画面明亮、色彩艳丽,而音乐也是欢快轻松。能否介绍一下本片在摄影和配乐方面的安排。

杨:摄影师是韩杰给我介绍的他的摄影师,叫李红建,他们一起合作过韩导的《赖小子》。分镜头我和摄影师一起商量着来的,主要以长镜头为主,这样不打扰演员的表演。因为他们都是非职业演员。增加人物出画入画的调度。很简单的想法。拍摄的时候色彩拍成正常的,密度都要有。然后后期调成统一的泛着旧的黄色的,又很明亮的感觉。让画面薄一点。

配乐是小河独自完成的。他看完影片就告诉我,他已经有完整的想法了,然后自己躲起来作曲。第一遍作曲完了,我和监制张律还有一些朋友一起去看。大家提了一些意见。就OK了。因为影片简单,所以配乐的风格很简单,充满爱。配乐方法也很简单,小河作了两个小朋友的主题曲,有不同的变奏,用在他俩各种情绪之下。作了杨晋奶奶、外婆、小波姐姐、黑猫和杨戬与孙悟空大战等不同的主题曲。动画里出现的人物在现实里照应出现,用同一个主题音乐强化,在音乐上形成照应。

许:片子里的动画也是一大特色,为什么会采取动画形式表现两个小孩的讲述?

杨:一个是区分时空:动画大部分是杨晋的想象和讲述,是回忆,是过去式。一个是形式上做一个尝试。之前看过几部有动画的儿童片,动画是动画,实拍是实拍。这部影片里,杨晋的家人最后从动画里走出来寻找他,变成了实景拍摄。动画里杨晋崇拜的二郎神杨戬,也和寻找他的卖菜的叔叔合体。

许:该片25分钟时煤矿矿山工人静立的定格画面非常有感觉,为什么会设计这样一个画面的定格?

杨:我设置的主角小波是很聪明的,他的父亲让他背诵《登鹳雀楼》这首诗,他反抗自己的父亲,不想背,他的父亲揍了他。然后我想让一群工人都静静站在那里,静静地听小波在心里默念这首诗。

许:您跟李睿珺导演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他的多部电影都由您担任摄影,而您的《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跟他的最新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否介绍一下你们二人之间交往与合作的故事。

杨:我做了《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这两部片子的摄影。但我不认为《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跟《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可能是我们都是北方人,童年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相同之处。、有些人认为《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跟《菊次郎的夏天》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个体,都在讲自己的故事。

许:平时是否会关注其他独立电影导演的作品?最喜欢哪些独立电影导演和作品?

杨:独立导演的作品我几乎都会看,剧情的,纪录的,上院线的影片也会去看。每个时期不一样,最近我喜欢顾桃的一系列作品《敖鲁古雅》《犴达罕》,于广义的《小李子》。剧情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晓振的《田园将芜》,陈橙的《候鸟》。昨天去看了徐童的新片《挖眼睛》,感触颇多。那是徐童最有节制最有控制力的纪录作品。夏天宋庄影展的时候,我去做摄影师拍摄郝杰的新片《我的青春》,没看上《挖眼睛》。《我的青春》有一场戏,男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了,葬礼上邀请了艺人演唱二人台。艺人就是《挖眼睛》的主人公二后生,他身体很不好,唱自己的经典段子老忘词,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采。

许:除了独立电影之外,国内外哪些导演和戏剧家、文学家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杨:我只说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这两年变成了山田洋次、是枝裕和。他们太简单、质朴了。

(原载于《戏剧与影视评论》2016年1月总第10期)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