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碧罗雪山》一片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刘杰的电影一以贯之的内敛含蓄、冷静克制的创作态度,获得了不同专业声音的肯定。作为金马奖评审之一的香港导演谭家明把《碧罗雪山》列为去年最好的华语电影。
谈及电影题材何以再次关注司法体制类的故事,刘杰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说:“这是我的个人兴趣, 而且就国家发展来看,司法体制也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一部分。中国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但司法体制的完善却相对滞后。作为一个导演,我希望通过电影在这方面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去年某杂志采访台湾作家朱天文,问及她近年有没有了解大陆的电影,她说,自己好久没看大陆的电影了,侯导(侯孝贤)说,内地的刘杰不错……一时间,似乎所有圈内人都在夸奖刘杰,然而,即使在电影节上斩获了这么多奖项之后,国内的商业院线上仍然难见刘杰的电影,甚至很多影评人也鲜有看过《碧罗雪山》等片。
就题材而言,刘杰的电影书写的是边疆地区的边缘人物,不够“主旋律”,更谈不上“商业性” 。刘杰对记者表示:迄今为止,《碧罗雪山》国内外加起来的放映也就20场,其中十几场在国外,大多在电影节期间展映。“目前为止所有商业院线的经理都判断这样的电影没有市场,我心里也明白。所以即使北京有朋友愿意把《碧罗雪山》推上院线,我也不强求。在中国,观众能在电影院看什么电影都是由院线经理决定的。”
相比庞大的票房市场,刘杰似乎更愿意在高校内放映电影给年轻人看。《碧罗雪山》借着大学生电影节的契机先后在上海、北京、苏州、山东等地的大学院校里放映,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我希望大学生能看明白这部片子,喜欢这样的片子,不然很难以想象十几年后的中国电影会是怎样的生态,很可能这片森林里最后只剩下一种树了。”“通过电影尽自己的责任”
东方早报:《碧罗雪山》显示出一种克制与冷静。这是你一贯的美学风格么?
刘杰:我的前两部片子《马背上的法庭》和《透析》在风格美学上都比这部片子完整,态度相对更鲜明。在这部片子里,我有意地把形式感和作者电影强调的创作姿态略去了。《碧罗雪山》肯定不是商业电影,但也不像人们想象中的艺术片,因为作者感不是那么强烈。
东方早报:从前两部片子的题材来看,你是否个人对司法体制这一类的故事特别关注?
刘杰:这是我的个人兴趣, 而且就国家发展来看,司法体制也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一部分。中国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但司法体制的完善却相对滞后。作为一个导演,我希望通过电影在这方面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东方早报:你这一系列的片子都没有上院线,也没有发行DVD,会不会有一些可惜?
刘杰:我不在乎。这几部电影首先是为我自己拍的,如果要说到责任感,也是因为自己放不下,希望通过拍电影能给自己一个交代。如果太在乎电影的传播效应,我可能就离开了电影的本质,也不像一个作者。
“不要有不纯的企图心”
东方早报:你几部片子的故事反映的矛盾冲突十分强烈。《碧罗雪山》里,你似乎有意把“冲突”隐藏起来了。
刘杰:没错,《马背上的法庭》和《透析》的冲突性都比《碧罗雪山》强烈,但拍摄时并没有考虑到审查的问题,我不带着阴谋论去拍电影,创作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就我个人的观影体会来看,一部电影里,如果导演有任何矫饰的地方,我完全可以看出来。所以我也对自己说,不要有不纯的企图心,因为只要你动一动嘴角,聪明的观众就会知道你想说什么。
我并没有狡猾地在《碧罗雪山》里规避敏感话题,也不存在通过叙事的技巧来隐藏;我其实并不希望从政治符号的角度来解读影片里出现的一些意象,我从来没有以在电影里埋藏各种“隐喻”为创作之乐。你们看到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大多数时候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甚至也无法说清是非对错,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个人也是十分纠结的。我自己也无法明确究竟选择哪一面呈现给观众。如果一个问题我已经明确知道了答案,那我就不会拍成电影了。
东方早报:那电影最终出来之后,内心有答案了么?
刘杰:还是没有,或者说,我所有的态度都在电影里。我觉得最愚蠢的电影,便是导演一个劲在向观众解释自己的观点。以《碧罗雪山》为例,政府、族人长者,和普通族人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区分。所以《碧罗雪山》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希望能给观众一个多义性的解读。
东方早报:你个人觉得这个片子有什么缺憾么?
刘杰: 这个片子有跳tone(不是一个调,风格差异大)的地方,整体感没有《透析》那么完整。客观原因是这部片子里都是非职业演员,文化水平最高的只有一个上到初三的女演员;两个男演员都是小学,其他的都没上过学,也不懂汉语。作为导演很难控制,文化上的差异造成沟通上的困难。主观原因是在这个电影里,我不想给一个太完满的答案。我希望可以摆脱作者的姿态,把能扔的东西都扔掉。这方面来说,可能和一些“艺术电影”不太一样,在这部片子里我显得随意一些。所以如果给一些极端国际影评人看《碧罗雪山》,他们可能不太喜欢,因为没有作者鲜明的观点。
“电影就是我的理想”
东方早报:为什么如此拒绝上院线?担心票房不好?
刘杰:我没有拒绝上院线,如果有院线愿意推动这一类的电影,我是很高兴的。不过现实是这些电影的票房就是不好,我又不愿去吆喝自己的作品。而且如果只是出于敷衍而勉强上线、快速下线,也没有意义。说实话,我对票房无所谓,也不了解市场,我几乎不看院线电影。头两部片子都是我个人投资,直到《碧罗雪山》才有了一部分广西电影制片厂的投资。
东方早报:你的片子海外发行情况如何?为什么不发行DVD?
刘杰:全世界会发行中国电影的公司不超过四五十家。三大电影节是一个门槛,即便没去过威尼斯、柏林、戛纳,但是去过釜山、东京,或者圣巴斯蒂安的话,也能见到一些区域买家,就是上述四五十家中的七八家。《马背上的法庭》出来后,我做了DVD,也参与了影片的国内外宣传,虽然最后赚钱了,但对我来说太累,所以后两部片子我就不愿意这么干了。我不靠电影谋生,电影就是我的理想,只想单纯做电影。拍艺术片要含蓄、矜持,站在单纯的人性的立场上,在不景气的行业里寻找更多的机会。
转自东方早报2011年05月05日
文章链接:https://www.moviebluebook.com/8238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05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该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所有内容仅限于参考和学习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