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喊叫与耳语》-西班牙文影评
反对屈辱 「没有什么比拍摄反对屈辱的电影更值得称赞的了。」 中国是发迹的标志,但毫无疑问,它掩盖了恐怖的事实。「共产党资本主义」的暴发,促进了共产主义不正当的加剧;以及延缓了与自由、民主分离的资本主义的改善。中国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它甚至是WTO的新贵。这就向我们解释了在遥远的土地上,如何优先考虑共产党而非个人的生产模式。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只会引用古老的智者孔子,彷彿一个名字就可以解决全部的谜团,…
-
李一凡谈《杀马特,我爱你》
导演李一凡从杀马特现象这个独特的视角为切入点,进行了大量访谈,力图还原杀马特这个一直掩盖在其惊世骇俗表象之下的特定群体的真实面目。从被称为杀马特教主的罗福兴,到众多曾经或者至今仍以杀马特形象示人的普通打工青年,通过他们在镜头前对自己外出打工的生活经历以及为何采取杀马特这样一种特别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讲述,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为数众多、却历来被忽视的人群的生存状况。 本片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使用了大…
-
在流放地的影像-闻海电影研究
內容簡介 2001年,中國紀錄片導演聞海為追求獨立自由,以決絕姿態離開電視台,開始拍攝獨立電影,從第一部電影《北京郊區》至2019年《在流放地》,共拍攝了十多部紀錄片,獲獎無數。《在流放地的影像》為研究聞海紀錄片第一本專著。 全書分四部分:影評、訪談、文論、附錄。評論者包括法國真實電影節主席 Marie-Pierre Duhamel-Muller(杜阿梅)、紐約大學電影系教授張真、中國獨立影像展總…
-
我演贾樟柯电影-王宏伟
1998年,贾樟柯把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小武》寄到了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尽管已经过了收片的截止日期,但最终还是获得了论坛单元大奖。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评价其“打破了中国电影常规,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复兴与活力”,影评人称其为“亚洲电影的希望之光”。 从此,小武成为西方观众眼中中国小镇青年的形象代言人。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小武》、《站台》主演王宏伟的演技?下面有人回复:真实的让人…
-
音效素材分类整理没头绪?试试这套协议!
转载自李浩然的知乎 音效录音师和声音设计师在录制和创作音效素材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给音效素材选择合适的分类以及适当的文件名方便之后的检索。不过不同的录音师因为有不同的用词以及语言风格往往会导致音效命名与描述的方式不尽相同,缺少一套标准。尽管声音设计师们有Soundminer、Basehead、soundly等强大的素材库管理软件可以从成百上千的音效库中通过检索元数据中的关键词找到想要的音效,…
-
王兵: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中国,大多数人脑海里的电影是体制化电影,也就是所谓的宣传片或者商业片。宣传片的历史比较长久,从老上海时期就有,然后一直传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到张艺谋,甚至今天国内大多数的电视剧,都是这种体制化电影的演化和演变,只不过在形式上做了一些新的包装,比如增加一些娱乐因素,增加一些俊男美女,增加一些让人羡慕的奢侈生活等。但题材还是宣传性题材。这样的宣传性题材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
-
《美国往事》影评 – 街头混混面条和小伙伴的四小时人生
《美国往事》影评——街头混混面条和小伙伴的四小时人生 《美国往事》是一部神奇的电影,整部影片有四个多小时。影片播放了30分钟后却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时间越长它就会打动你,让你热泪盈眶。看完影片的我们仿佛在主人公的故事里过完了一生。 01 青春的残酷与跌宕 我们拥有青春的时候,读不懂他,当回首往事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可是它却一直是我们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电影便是从这样的美…
-
闻海:关于《喊叫与耳语》的回答
2020年4月30日,在香港大学组织的关于《喊叫与耳语》在线交流的书面回答 提问: Gina(教授)/回答:闻海(导演) 问:金燕是的纪录片《工人》(2017)的制片人, 您能否谈谈你们早先在那部电影上的合作以及导演《吶喊与耳语》的方法? 答:我在2008年拍摄完《我们》后,对当时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经济感兴趣,当时有个策划《黄金时代:关于中国的12张面孔》,是拍摄12家中国工厂,后来因为资金…
-
纪录片《凶年之畔》的影评-终身民学阿丢
昨天和今天,两天时间看了闻海导演的《凶年之畔》(We The Workers)。看电影我才意识到,之前我对劳工(在广东的劳工)和他们的抗争没有什么了解,偶然获得的信息读到的文章没有真正形成什么认识;即使是一些艺术群体做的工作曾经留意观察过,也是不同的侧面,更多是他们生活的困境的挣扎,而不是觉醒的劳工们的表现。这些觉醒的劳工,他们的思想、意识、行动、人格的充分表现,确实是最牛逼的。 文海导演在一个访…
-
《1917》同期录音制作,高能现场录音经验分享
本文作者Stuart Wilson录音师,因在电影《1917》中的出色表现,荣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 Sam Mendes导演在2018年6月发给我一个剧本,并计划在2019年4月拍摄。通常情况下,被问及一部电影的拍摄不会提前十个月,但对于如此雄心勃勃的拍摄项目来说,这是Sam对该项目精心策划的一种考量。归根结底,这是Sam对这部电影的构想。他认为用一个连续镜头呈现这部电影将会是对该片…
-
网盘上的导演:“让我走一走电影这条路”
《觅渡》剧照 (受访者供图/图) 作者:张锐 来源:文艺是个局 2019年6月,王思的《美森谷地》在北京蓬蒿剧场展映,他的口袋里特地放了几颗石头。年轻的时候,他读过欧洲著名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电影传记,里面有一个情节——布努埃尔在咖啡馆放映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口袋里会装满石头,因为当时骂声太多了,以至于维护他的观众与那些骂他的观众打了起来。 王思口袋里装石头也有这样的象征意味,想要回应那些愿意支持…
-
张献民 – 让“野生”的中国影像被看见
他是电影学者、影评人、策展人,CIFF发起人之一,多部独立影像的监制,数年来扶持青年创作者,近年又推出个人名义的“十荐”。这些,都是为了增加“野生”影像的可见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本刊记者 邓郁 发自北京 实习记者 王佳薇 宫健子 包莉婷 编辑 | 雨僧 [email protected] 全文约6967字,细读约需15分钟 图 / 本刊记者 姜晓明 2020年6月8日晚,影评人和独立电影推…
-
《24帧》:生命是对死亡的对抗(作者:Blake Williams)
《24帧》(24 Frames,2017) 《24帧》(24 Frames,2017)是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最后一部完整长片,同时也是他的遗作。全片共由24个不同的段落构成,其中第一个段落,以声光影演绎了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1565年的画作《冬猎》(The Hunters in the Snow)。 在这个时长4分半…
-
放逐的凝视-见证中国独立纪录片
內容簡介 ★ 榮獲『2016年十大電影書』 談及電影,文海謙虛地說,他只是試圖展現出一些「公民」的形象。這令人肅然起敬的謙遜,為他片中的詩人英雄們表現出某種勇氣,而這種勇氣,也讓人們聽到和看到,在這個被霓虹燈、手機、摩天大樓和奧運會所粉飾的「當下」,中國歷史中一種沉甸甸的分量。這沉思的形式,是夜幕裡的詩句、冷靜下的決斷,它寂靜於文字間,這個形式即為電影。——法國龐畢度中心真實電影節藝術主席 瑪麗…
-
杜可风访谈:一切关乎信任(作者:Tony Rayns)
杜可风(Christopher Doyle)©️Chris Rubey 克里斯托弗·道尔(Christopher Doyle)出生于战后的悉尼,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四方。十八岁的他在挪威商船队当过水手;之后去泰国做过赤脚中医;在以色利的基布兹做过牛仔;甚至还在印度的沙漠里挖过井……他几乎无所不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道尔被他在香港大学的诗人兼语言老师“转世”,他老师为他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中…
-
陈家坪:我的电影行动
后天电影奖颁奖辞 陈家坪是中国当代70后重要代表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有建树的独立批评家。近年,他跨界艺术,转向艺术批评与独立电影的探索,试图把信仰诗学、人文关怀和时代叙事结合起来,用电影纪录片的形式继续记录和书写我们时代的疼痛与幽暗。他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救赎之光在尘世的苦难与悲悯中给我们现实的梦境投下沉思的阴影,他的影像实践是当代中国信仰诗学的真实见证。 我的电影行动 ——2018年“第…
-
《三里洞》映后导演林鑫对话
2018年11月4日晚上19:00,首届知无知独立电影在各界人士的关怀下顺利开坛。国家一级编剧芦苇老师、本片导演林鑫亲临现场。林鑫是本届论坛邀请的第一位导演。开坛当晚,他与现场观众一起观看了《三里洞》。 本片用15个片段,讲述了50年代300多位来自上海的热血青年,怀着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希望和梦想,来到铜川三里洞煤矿。他们把青春与生命都奉献给了这座煤矿。 那些生死攸关的时刻,那些饥肠辘辘的煎熬,…
-
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作者: [英] 保罗·克罗宁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原作名: Herzog on Herzog 译者: 钟轶南 / 黄渊 出版年: 2008-1 页数: 339 定价: 37.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汇译丛 ISBN: 978780676875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汇集了对这位曾被弗朗索瓦·特吕弗赞誉为当世最重要的电影导演所展开的一系列访谈。我们自以为对赫尔佐格所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