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樟柯对话陈丹青-《小武》十周年
贾樟柯:我先讲几句。刚才我断断续续也看了一会儿,好久没看了,想起以前的事。这个片子片头大家看到了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作业”,四年级拍的,原来没有打算拍《小武》,写了个短片《夜色温柔》剧本,讲一对男女相爱多年却不曾过一夜,终于男生一夜有了一间房子,就讲这夜两人的爱情故事。 这个剧本找到投资后,正好春节,回到山西老家汾阳。回去后发现县城变化很大,老主街的很多明清建筑要拆,无法保留很多记忆。县城外的服装…
-
杜海滨:镜头的权力是谁给你的?
by 卫禹兰 0 采访杜海滨的时候,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出生没几天。这个45岁的纪录片导演这样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每天夜里工作到破晓再睡,早上爬起来送4岁的老大去上学,回来补觉到中午。下午处理日常琐事,包括买菜,也包括接受采访,还包括三四点的时候去学校接孩子回家。我们电话聊天的时候,婴儿的咿咿呀呀的声音时不时从电话那头传过来。杜海滨说,它需要人抱,我抱着它跟你聊吧。 我们都希望这是一个深度而有系统的访…
-
专访马可·穆勒:他不是老外,是大家的“老马”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21-06-24 公元1275年,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抵达中国,在游历17年后,他返回故土,留下了一部《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西方人了解神秘东方古国的大门,也揭开了东西方交流的序幕。 七百年后的1975年,一位同样名叫马可的意大利青年,来到彼时尚未开放国门的新中国求学。在这里,他爱上了中国电影。之后,如同马可·波罗首次系统性地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物产与盛景那般,他在…
-
冯艳《秉爱》放映:中国背景下的土地情结
以主角张秉爱命名的纪录片《秉爱》 冯艳说,小川式的纪录片现在对她还有着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片废墟中,张家的小屋孤零零却执拗地矗立着。在和动迁干部们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讲述着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早报记者 黄小河 实习生 董牧孜 纪录片女导演冯艳,每年都要回到三峡库区。19年来,从未间断。 冯艳第一次到三峡库区是1994年,她用摄像机记录了张秉爱等4个移民的生活。…
-
李一凡谈《杀马特,我爱你》
导演李一凡从杀马特现象这个独特的视角为切入点,进行了大量访谈,力图还原杀马特这个一直掩盖在其惊世骇俗表象之下的特定群体的真实面目。从被称为杀马特教主的罗福兴,到众多曾经或者至今仍以杀马特形象示人的普通打工青年,通过他们在镜头前对自己外出打工的生活经历以及为何采取杀马特这样一种特别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讲述,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为数众多、却历来被忽视的人群的生存状况。 本片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使用了大…
-
《赤脚医生》徐童对谈及映后交流
徐童以2000年代的“游民三部曲”在独立纪录片领域获得关注。从2008年的《麦收》,到2009年的《算命》和2011年的《老唐头》,他始终扎根于社会底层,用多部作品勾勒出一副现代江湖众生相。此后,他又在《挖眼睛》、《赤脚医生》等片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2019年5月25日,《赤脚医生》在「心灵史:中国纪录片三十年」北京站放映,徐童也与现场嘉宾及观众进行了交流,阐述了自己对纪录片创作的理解。以下文字…
-
《香火》映后导演林志权对话
2018年11月26日晚,林志权独立电影日落幕了。在这两天的时光中,林志权导演给我们分享了太多感动的故事。 《香火》中家族传统的断裂与坚守;《剃头匠》中孤独的老人脸上的平静与皱纹;《平民列传》中主人公努力生活,“人生就像一条河流,要丰富多彩。”《老屋》里的老人一个人生活,但是他却爱他的屋子中的一草一木;《光》中相依为命的奶奶和孙女,给了彼此生活下去的勇气…… 太多的感动,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家族、…
-
专访《自行车与旧电钢》导演邵攀:他们给我的都是天赐的
文 | 徐婉 他们,一个在街头骑着自行车,大声放歌,一个在家中守着旧电钢,自由弹唱。《自行车与旧电钢》,讲述的便是张鹏程和张宜苏,这两个徐州音乐奇人的故事。 他们二人有多奇?这些细节会让你记忆深刻: 张鹏程是自封的“百变司仪”,靠乡村走穴赚钱的他,一个人说学逗唱可以撑起一整台晚会。他吃完饭从来不刷碗,就着热水把碗中的油刷下来一同喝进肚子。他喜欢高谈阔论似乎从未有安静的时刻,就连删除电脑中的“小电影…
-
纪录片导演徐童:人活一口气
“这就是文学和艺术的意义和魅力所在——让一个人脱离他有限的、狭窄的生活轨道,去感知、理解甚至去活一次他人的人生” 在上海一家不起眼的书店兼咖啡馆里,一场小范围的内部放映活动正在进行中。一楼早已满席,楼梯上、阁楼层,挤挤挨挨坐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影迷。 当天放映的,是纪录片导演徐童的两部新作——《赤脚医生》和《两把铁锹》。 片尾曲结束,徐童走上台前。他戴着一顶牛仔帽,看上去放松、健谈,讲起对摄影器材的…
-
陈家坪:我的电影行动
后天电影奖颁奖辞 陈家坪是中国当代70后重要代表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有建树的独立批评家。近年,他跨界艺术,转向艺术批评与独立电影的探索,试图把信仰诗学、人文关怀和时代叙事结合起来,用电影纪录片的形式继续记录和书写我们时代的疼痛与幽暗。他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救赎之光在尘世的苦难与悲悯中给我们现实的梦境投下沉思的阴影,他的影像实践是当代中国信仰诗学的真实见证。 我的电影行动 ——2018年“第…
-
每个孤儿都是上帝的孩子-纪录片《孤儿》剪辑师访谈
“永不能理解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安排,因为我的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每个孤儿都是上帝创造的孩子,他们不应是孤单的。”《孤儿》不仅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个预言。 作者:曼曼 这是一部异常孤独的影片。我不得不分两次才把它看完,第一回看到三分之一,我开始走神,甚至有些反胃。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世界。一部拍摄了五年之久的纪录片,将残疾孤儿惨淡艰辛的生活,不加渲染地召回到世人眼前。 孤儿院所在的村子,位于人们无…
-
导演王兵:艺术本身只为个体经验而存在
图为导演王兵在燕郊工作室接受《年代访》采访,背景是已经制作完成的新片《三姊妹》 导演王兵:艺术本身只为个体经验而存在 ——凤凰网文化《年代访》独家对话 核心提示:《铁西区》、《夹边沟》导演王兵近日又凭借新纪录片《三姊妹》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但他却说这种电影不可能赚钱,只是提供一种电影经验;面对华语商业电影在世界文化中的尴尬地位,他认为中国的独立电影具有强烈生命力,值得世界电影史研究和评价。…
-
《棒!少年》导演许慧晶访谈
FIRST青年电影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接近半程的展映过程中,最受人关注的纪录片,无疑是许慧晶导演耗时多年摄制的讲述儿童棒球题材的《棒!少年》,这部纪录片凭借精良的制作,生动的人物,成功俘获观众的芳心,高居观众投票第一名,9.42分(总分10分),可以说是口碑爆棚。 这种体育运动题材很容易拍成励志纪录片,但许慧晶导演并不想把主题局限于此,与激烈的比赛相比,他更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长。他的镜头长时间…
-
新影响导演访谈系列:走上前台的作家朱文
2001年09月21日南方网-南方周末 采访朱文,是在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一个宾馆里。这时距他从威尼斯回来刚刚一周。他看起来没精打彩的,脸色灰暗,短发一根根支楞着,不像有人描述的在足球场上扎起头发满场飞跑的样子。他的解释是累着了,为这部电影。聊着聊着,他突然有些吃惊,没想到从威尼斯回来已一个星期了,仿佛这个事实自己都不敢相信。 从个体经营到集体运动 南方周末:朱文,你最近又成了新闻人物,喜欢这种感觉…
-
专访导演朱文:电影在中国艺术中最落后
导演朱文 时代周报 作者:喻盈 2010年07月29日 “中国电影是非常狭隘的领域,因为电影形式的特殊,它成为中国艺术当中最落后的一种;然后它的工业特性又使它身体臃肿,转弯很难;现在又是压倒一切的商业气氛。 朱文第三部电影《小东西》的试映会,在北京办了两场。一场请的是当代艺术界的名人,栗宪庭、艾未未、张晓刚……该来捧场的都来了。另一场,在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举着门票进影院的有宁瀛、陆川、贾…
-
他个子不高,但影子很长 ——关于胡金铨的对谈
按:2017年是华语武侠片导演胡金铨(1932-1997)逝世20周年纪念。胡金铨凭借《大醉侠》(1966)、《龙门客栈》(1967)、《侠女》(1971)等影片将中国武侠电影带入国际影坛,并使之成为受人瞩目的全球类型。为纪念胡金铨电影文化遗产,上海戏剧学院特别邀请张错教授、郑佩佩女士、石隽先生、许鞍华导演等胡金铨导演的生前友好与创作伙伴,就他的生平事迹与创作成就展开对话。本文刊登在《电影艺术》杂…
-
贾樟柯 | 当我们完全掌控一切,激情便会消退
让-米歇尔•付东 &贾樟柯 当时,你还不知道最终要通过电影来讲述这些故事,但电影已经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是的,一直是这样。我小时候,汾阳有四家电影院,现在就剩一家了,但是一座大型影城,甚至有巨幕影厅和卡拉OK,与我了解的电影院大相径庭。当年的电影院在1990 年代逐渐关闭, 人们更喜欢看电视,放映的电影失去了吸引力。一座电影院改成了超市,另一座成了家居市场,第三座成了仓库……那座…
-
《昨日狂想曲》导演黎小锋访谈
剥洋葱辣到眼睛无法睁开,有些人还不放手。 纪录片导演和被拍摄对象就是这种看似别扭的关系。他们像是谈判关系里的两个强硬人物,没有两全其美,只能说服对方相信、了解对方需要的、你能最大限度给予的,看谁最后把枪放下。 导演黎小锋、贾恺夫妇是纪录圈内的“劳模”,希望借助更长的时间来慢慢“褪色”,露出人物原本的“材质”,拍摄方式如同“披沙砺金”。他们的新片《昨日狂想曲》用了八年的时间,因为这回要挑战的,是一个…
-
王兵导演《无名者》映后对谈
2017年5月21日至23日,由四方当代美术馆发起的放映计划“山间电影院”邀请到了著名纪录片导演王兵,带来四部影片,分别是《15小时》(2017)、《三姊妹》(2012)、《疯爱》(2013)、《无名者》(2010),通过对这几部的观看与讨论,一窥王兵导演近年创作方法与思想的变化。5月23日下午,在《无名者》的放映结束之后,王兵与严丹捷、于小韦及王家浩三人一起与观众做映后分享。对谈全文如下:(现场…
-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对谈马可·穆勒
时间:2021年6月17日(周四)19:00-20:30 地点: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 主持:沙扬 |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青年影像传播中心主任 嘉宾: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 俄罗斯导演、编剧、制片人 马可·穆勒 | 意大利制片人、影评人、电影史学者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学堂——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导演大师班:对谈马可·穆勒。我是主持人沙扬。 今天…
-
阿方索·卡隆对话赵婷:对电影宁静的热情
导演赵婷|©️InterviewMagazine / Photography:Pat Martin 《无依之地》(Nomadland, 2020)中的某些短暂片段让人觉得仿佛是在观赏一部纪录片——它抨击了亚马逊公司对美国产业一手遮天的掌控,又或许是真实展现了美国庞大的房车营地。 但是当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再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你才会意识到导演赵婷(C…
-
贾樟柯讲座实录 | 道与术:从理论到实践
2021年5月30日,贾樟柯导演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道’与‘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学术讲座。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贾樟柯导演回顾了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求学生涯,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实践,强调经过系统学习形成的美学共识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电影学系将讲座整理成文字版,现将讲座内容分享给大家,供大家阅读、学习。 贾樟柯论电影 道与术:从理论到实践 贾樟柯(电影导演、北京电…
-
是枝裕和×奉俊昊 日韩金棕榈导演对谈
主演: 是枝裕和 / 奉俊昊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 韩语 上映日期: 2019-10-12(日本) 片长: 40分钟 又名: 是枝裕和×奉俊昊 日韩金棕榈导演对谈 / 从日韩开始 讲述“家族” 是枝裕和×奉俊昊 特集:是枝裕和×奉俊昊的剧情简介 · · · · · · 日本电影频道将播出是枝裕和导演与奉俊昊导演的特辑。10月12日晚9点将播出《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