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工之爱情》:中国喜剧电影的奠基之作
作者: 饶曙光 《劳工之爱情》也属于滑稽短片,但它对中国喜剧电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上又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影片中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所以单独加以讨论。 《劳工之爱情》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饶有兴趣地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水果摊贩想方设法赢得爱情的滑稽故事。与纯粹逗笑的滑稽故事有所不同,《劳工之爱情》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并在情节的发展中注意到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主人公原本是一个木匠,因为各种原因改设…- 0
- 0
- 13
-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五)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续) 延续上期…… 他(杨德昌导演)把多元化的影像与情感,并列在了镜框与镜框之间,…- 0
- 0
- 11
-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四)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三)【上期链接】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续) 导演杨德昌借助电影—— 展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在经济繁荣的…- 0
- 0
- 4
-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三)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一)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续) 导演杨德昌借助电影中的角色—— 展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 在经济繁荣…- 0
- 0
- 7
-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二)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一)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续) 《一一》对生命的透视与体悟,它脱离了一般家庭通俗剧的滥情与庸俗,有着小津安…- 0
- 0
- 4
-
电影大师系列之 — 杨德昌和《一一》(一)
电影,传达出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及人生体悟。对于一个真诚并由感而发的电影创作者,电影艺术所包含的广度与深度,它所承载的的“时间”、“空间”、“情绪”,能让创作者与观众达到最大程度的共情。它也是一门可以“载道”的技艺。一部好电影会让观众发现生活的真谛,让真理响彻人心。 电影《一一》是杨德昌导演的遗作,也是一部在影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一一》…- 0
- 0
- 14
-
贺卫方教授谈何杨纪录片《赫索格的日子》
“突然让我有一种惊醒……” ——法学家贺卫方教授谈何杨纪录片《赫索格的日子》及福建三网民案 艾晓明 整理 写在前面:2010年12月下旬,大概是21日吧,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贺卫方教授来中山大学讲学,我有幸和他一起看了北京独立纪录片导演何杨的作品《赫索格的日子》——以福建三网民案的当事人之一游精佑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三网民案的起因、媒体再现以及网友如何在现场声援三网民的故事。我因此也有机会向他请教对这…- 0
- 0
- 113
-
胡杰:用令人痛苦的电影挖掘被埋藏的历史
胡杰 用令人痛苦的电影挖掘被埋藏的历史 电影导演胡杰在丽塔·安德烈蒂导演的纪录片《观察者》一片中 20多年来,导演胡杰在中国历史的深海里打捞搜寻,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共产党早期统治的悲惨纪录片。 尽管胡杰在中国知识界和外国学界之外极少为人所知,但6月30日上映的两部影片应该可以提高其作品可见度,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作品。《星火》——一部经历了多个版本、多次修改和扩充的影片——重构了一群60年前创办地下杂志…- 0
- 0
- 172
-
《喊叫与耳语》-西班牙文影评
反对屈辱 「没有什么比拍摄反对屈辱的电影更值得称赞的了。」 中国是发迹的标志,但毫无疑问,它掩盖了恐怖的事实。「共产党资本主义」的暴发,促进了共产主义不正当的加剧;以及延缓了与自由、民主分离的资本主义的改善。中国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它甚至是WTO的新贵。这就向我们解释了在遥远的土地上,如何优先考虑共产党而非个人的生产模式。但我们对它的认识,只会引用古老的智者孔子,彷彿一个名字就可以解决全部的谜团,…- 0
- 0
- 87
-
《24帧》:生命是对死亡的对抗(作者:Blake Williams)
《24帧》(24 Frames,2017) 《24帧》(24 Frames,2017)是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最后一部完整长片,同时也是他的遗作。全片共由24个不同的段落构成,其中第一个段落,以声光影演绎了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1565年的画作《冬猎》(The Hunters in the Snow)。 在这个时长4分半…- 0
- 0
- 109
-
张献民 – 让“野生”的中国影像被看见
他是电影学者、影评人、策展人,CIFF发起人之一,多部独立影像的监制,数年来扶持青年创作者,近年又推出个人名义的“十荐”。这些,都是为了增加“野生”影像的可见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文 | 本刊记者 邓郁 发自北京 实习记者 王佳薇 宫健子 包莉婷 编辑 | 雨僧 [email protected] 全文约6967字,细读约需15分钟 图 / 本刊记者 姜晓明 2020年6月8日晚,影评人和独立电影推…- 0
- 0
- 151
-
网盘上的导演:“让我走一走电影这条路”
《觅渡》剧照 (受访者供图/图) 作者:张锐 来源:文艺是个局 2019年6月,王思的《美森谷地》在北京蓬蒿剧场展映,他的口袋里特地放了几颗石头。年轻的时候,他读过欧洲著名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电影传记,里面有一个情节——布努埃尔在咖啡馆放映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口袋里会装满石头,因为当时骂声太多了,以至于维护他的观众与那些骂他的观众打了起来。 王思口袋里装石头也有这样的象征意味,想要回应那些愿意支持…- 0
- 0
- 69
-
纪录片《凶年之畔》的影评-终身民学阿丢
昨天和今天,两天时间看了闻海导演的《凶年之畔》(We The Workers)。看电影我才意识到,之前我对劳工(在广东的劳工)和他们的抗争没有什么了解,偶然获得的信息读到的文章没有真正形成什么认识;即使是一些艺术群体做的工作曾经留意观察过,也是不同的侧面,更多是他们生活的困境的挣扎,而不是觉醒的劳工们的表现。这些觉醒的劳工,他们的思想、意识、行动、人格的充分表现,确实是最牛逼的。 文海导演在一个访…- 0
- 0
- 189
-
《美国往事》影评 – 街头混混面条和小伙伴的四小时人生
《美国往事》影评——街头混混面条和小伙伴的四小时人生 《美国往事》是一部神奇的电影,整部影片有四个多小时。影片播放了30分钟后却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时间越长它就会打动你,让你热泪盈眶。看完影片的我们仿佛在主人公的故事里过完了一生。 01 青春的残酷与跌宕 我们拥有青春的时候,读不懂他,当回首往事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可是它却一直是我们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电影便是从这样的美…- 0
- 0
- 189